漁光島

漁光島是位於安平區緊鄰安平漁港與商港的一個小島,面積約 400 多公頃,島上一半以上的面積都是森林。
過去是安平一帶漁民冬季捕魚避風、臨時棲息之所,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形成漁村聚落,多元的漁村文化。

漁光島也是臺南牡蠣的養殖區,有別於其他城市以插竹吊掛方式養蚵,安平沿岸的蚵農,習慣使用海上浮棚養蚵。

近年不時舉行文創市集,將廢棄蚵棚再利用、改建成塔的作品,化為約40尺的高塔,一度成為代表漁光島的地標,在自然風光外也增添許多文化氣息。

基地現況

廢棄蚵殼後續沒有做完善的處理,且堆砌成山使基地有異味

工作地點為鐵皮屋內,工作環境髒亂不堪,且夏天容易過於炎熱讓人不適

使用過後的保麗龍堆砌在空地上,沒有做後續的處理

漁港邊及道路旁工具、雜物堆積雜亂

運送蚵的車子佔到主要入口,且占據道路的大部分空間

水面上的船隻沒有主要動線規劃

漁光島的養蚵

台灣西部沿海歷史最悠久的產業,就是養蚵了。


蚵又稱牡蠣,因為工業區的開發,養蚵產業逐漸限縮在彰化到台南一帶,然而台南等地天然蚵苗的數量很少,大部分漁民要到雲林台西購買蚵苗。


牡蠣屬於濾食性動物,吃水中的藻類,可以淨化水質,保護海岸,還可以固碳。

不但支持漁民的生活,對環境來說,也有很大的貢獻。

蚵架介紹

自然附著在石頭上成長稱為「石頭蚵」,以竹蔑插在海中讓蚵苗附著成長稱為「插蚵」,而以塑膠細繩穿過蚵殼,串成一串串,懸掛在蚵棚上稱為「吊蚵」,有水平及垂直兩種方式。

牡蠣依各地地形不同而有不同的養殖方式,在較淺海域或潮間帶大都使用插枝式及平掛式養殖,較深的海域則採垂下式養殖。現在為了避免受到河川污染的影響,而發展出以竹筏式和延繩式的養殖。

牡蠣養殖方式:插枝式、 平掛式、垂下式、竹筏式、延繩式

養殖時間

每年大約在農曆8月至9月就會開始放養,普遍來說約5、6個月即可長成。4月過後就進入收成旺季,基本上會在5月底前收完,當西南氣流來時,曾文溪以南變成迎風面,易被風浪打走,就不適合養殖。

台南市的浮棚養殖主要生產是在冬季,這時台灣只有台南這裡生產,夏季就換曾文溪以北地區;所以賺錢主要就靠冬季這段時間。有的會一開始就養中苗,12月就開始第一次收成,這時價錢最好,之後再放養第二次,等4月、 5月收成,但價錢沒冬天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