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是一場永不回頭的旅程,
每一次的千錘百鍊都將成為...
凝視繁星中最閃耀的碎片,
最深層的黑暗終將折射出千色光芒。

逝去的紋理 

- 吳育澤/ 紀愷紘 -
水陸涵構記憶之復甦  

Re - weave the memory

- ​​吳睿紳 -
透過基地紋理找尋基地脈絡讓安平舊公墓變成新型式的墓園 

中樞之繫-海線框景 

- ​李祖傑/ 游維泰 -
反思藝術村之失敗,挑戰討海死藝術的融合。

鱻味記憶 

- ​​ 邱德綸  -
以東港當地的味道為主題的,觀光美食市場   

漁旅

- ​​​ 凃秉洋/ 賴峰裕  -
海浪與沙灘的中介點 

海隅 

- ​​ 洪湘庭/ 張靜瑜 -
海景觀光市場 

島嶼祭藝 

- ​​ ​ 徐玉晏/李沅臻   -
創作者進駐漁光融合在地人文,與居民的經驗結合,跳脫成新生活狀態 

RE-COMPOSING THE LIFE

- ​​​ ​ 顏霈瑜   -
老人比例逐漸成長,為了給老人方便環境,開始重新組構生活 

水沒想像  

- ​​ ​ 羅鵬昌/陳沛詅  -
記憶中古都的闡述 

瀲匣引光 

- ​​ ​ ​ 陳瑩軒/李穎欣  -
以光與水之介質化作空間  

港灣驛站

- ​​​ ​ ​ 詹幸蓉 /朱玥綾    -
設計說明:改善混亂的動線,並為漁民打造一個舒服的休息站。 

生態培養皿 

- 趙家瑩 -
透過環境規劃的地景、路徑、空間,藉此達到生態教育的核心目的。 

漁光島的反思 

- 蔡瀚文 -
島上的文化與特色逐漸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被人們淡忘,如今已經 看不到當時的產業競的畫面。   

Ostreum Insulae

- 謝青岑 /沈湘寧 -
牡蠣養活漁民,但面臨工業區壓縮、環境劣化,牡蠣養殖是否將走入黃昏?